8月15日,第二届丝路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2025年科技人才服务月开幕式在高新人才大厦盛大启幕。此次大会亮点纷呈,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技术转移联盟规模持续壮大、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拓展,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高层次人才携项目落地,为产业升级添引擎
大会期间,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开花。高层次留学人才创业项目成功引进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陈维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李爽等8名留学人才,他们将依托创业项目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本土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与力量。
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毕业生、新疆曼特兰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旸签约“机电维修官(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该项目瞄准新疆工业设备运维痛点,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聚焦新能源、农业、制造业等行业设备后市场,构建“远程诊断+AI智能派单+本地工程师服务+配件供应链”闭环体系,有效解决传统维保效率低、响应慢、标准不一等难题。
“乌鲁木齐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我们提供了优质创业土壤,对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汪旸说,其团队计划三年内覆盖全疆主要工业区域,力争打造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服务示范平台,以科技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价值。
“7+1+N技术转移联盟”扩容,产学研协同创新再升级
“7+1+N技术转移联盟”迎来新成员,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大学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创新团队及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正式加入,联盟成员总数增至32家。
“7+1+N技术转移联盟”由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牵头,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以及“N”个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共建。此次扩容重点强化了“N”的创新主体力量,聚焦新疆“十大产业”集群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特色产业,推动产学研合作向“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延伸,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科技研发总监赵楠说,联盟有效打通了高校,特别是知名强校与企业的需求通道。企业有生产和价值创造需求,但科研能力有限;高校可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联盟输送各层次人才,助力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基地,实现“企业—高校—人才”三方共赢。合作成果经过转化推广,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国内外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共建研发平台”模式创新高
国内外科技合作项目签约成果丰硕,共签约20余项,签约金额超2.4亿元,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金额1.3亿元以上,涵盖新材料、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合作方包括安邦(新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理工学院等多家高新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此次合作突破传统技术转移模式,采用“共建研发平台”的全新范式,不仅促进了高端人才集聚与先进技术交流,更有效推动了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怡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薛强介绍了公司签约的跨国项目:“作为华为在新疆的最大服务商,我们拥有400多名华为认证工程师。此次签约的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三国‘土机项目’,将利用华为设备将当地4G网络升级至5G。项目总金额1670万美元,目前均已启动,预计年底完成,其中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二期洽谈已开启。”
丝路国际人才学院添新伙伴,国际人才培育再强化
丝路国际人才学院迎来第三批机构入驻签约,新增新疆兴财众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新疆长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5家合作伙伴。学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加强跨区域、跨领域人才合作,持续为新疆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国际人才。
丝路国际人才学院负责人张晓洁介绍,自2024年11月由乌鲁木齐市委组织部挂牌成立以来,学院秉持“专业化、数智化、平台化、国际化”理念,聚焦“一带一路”人才链与产业链建设。运营近一年,已开展14场专题培训,服务各行业人才超1400人,课程涵盖AI技术应用、财税风控、品牌营销、技术转移等前沿领域。学院联合新疆银穗教育等20家本土机构、天财教育等6家疆外机构共建平台,招募22名跨领域专家入库。2025年下半年,计划推出更多聚焦数字化技能、产业创新公益课程,预计惠及超2000人。未来,还将持续深化数智化特色,扩大AI、数据分析等培训比重,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跨境人才协作,联合高校、企业打造定制化产业项目,“解企业所需,育产业所盼”,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第二届丝路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2025年科技人才服务月通过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促进多元主体合作、落地多项务实成果,生动展现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速人才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作为。从技术转移联盟的扩容提质,到国内外创新项目的签约落地,再到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完善,大会成功汇聚了全球创新要素,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奏响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的激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