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创新运用政府债券工具,“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政府债券11.7亿元支持35个文旅项目。成功助推香妃园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台民居、喀什古城等6个景区获评4A级,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0万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65%,文旅产业对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聚焦三大领域,打造文旅精品工程。一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投入2.5亿元。其中:高台民居综合性开发建设项目2亿元,修复改造传统民居286户,建成非遗作坊32个,打造“民居博物馆+文创街区”新模式,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带动周边200余户居民年均增收3万元。艾提尕尔片区遗址保护利用项目0.1亿元,完成3.2万平方米遗址修缮,配套数字化展示中心,获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喀什古城特色街区提升项目0.4亿元,改造阿热亚路等8条特色街巷,新增商铺480间,带动就业3200余人。二是景区提质升级工程1.5亿元。其中:香妃园景区投入0.4亿元,建成8000平方米智慧游客中心,2023年成功创建5A级景区后。泽普金湖杨景区投入1亿元,建成36公里生态廊道,配套智慧导览系统,获“中国最美胡杨林”称号。岳普湖达瓦昆沙漠景区0.1亿元,完善沙漠探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年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三是新兴业态培育工程投入1.3亿元。其中:盖提县塔克拉玛干N39°沙漠探险旅游景区投入1亿元,建成国际标准越野赛道,成功举办3届沙漠环塔拉力赛。叶城县乔戈里峰大本营0.2亿元,完善登山服务中心,助力打造“世界级登山旅游目的地”。0.1亿元投入宗郎灵泉景区,推动“温泉疗养+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塔什库尔干县盘龙古道旅游景区投入0.4亿元,建成最美弯道网红公路,成为帕米尔高原上的网红打卡地。
二、创新财政机制,放大资金效益。一是“债券+金融+社会资本”联动。11.7亿元债券资金撬动社会投资29.3亿元,杠杆率达1:2.5。二是收益反哺机制。明确将景区门票收入、特许经营收入等作为偿债来源,项目综合收益率达6.2%。三是全过程绩效管理。建立“项目库+资金池+效益图”闭环体系,资金支付率达98.7%。
三、综合效益显著,产业带动强劲。一是经济效益。2024年文旅产业增加值达86亿元,对GDP贡献率从“十三五”末的8.1%提升至12.3%。二是社会效益。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间接拉动餐饮、交通等关联产业增收15亿元。三是品牌效益。喀什获评“中国十佳旅游目的地”,“新疆-喀什”旅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10%。